查看原文
其他

话说中华:文化类纪录片如何让文化“活”起来

姚佳宁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2024-04-12

2月24日,法国导演马蒂·迪奥普执导的纪录片《达荷美》获得第74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影片用让文物说话的方式,讲述了贝宁共和国“国宝”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达荷美》


这种形式在纪录片界并不鲜见,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我国更是打造过诸多类似爆款。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画里有话》到《“字”从遇见你》,采用让文物乃至文化“活”起来的生动方式实现更有效的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新思路,年轻的语态、创新的形式、多元的融合,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纪录片的文化传承价值。


我国的文化类纪录片



让文化“活”起来,最典型的便是让文化“说话”。2024年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上线,从第一季开始,该系列就坚持采用短小精悍的体量,赋予文物主体性,通过富有文学性而年轻态的话语设计,加强了文物与观众的交流感。


从人头壶“人类最初对自我的凝望”,鴞尊的“猫头鹰就是猫头鹰,但是人心变过好多回了”到第四季《九龙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可以看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主体并不是文物,而是通过人对它们的凝视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在观众与文本的交流中实现心灵的共鸣。


《九龙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视觉的“动”更能直观地赋予文化内容生的活力。文化类纪录片将静态的物转化为动态的数字影像,再通过具有中国传统美术色彩的视觉元素运用,构成符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动态镜头语言。


《美术里的中国》就将美术作品以三维水墨动画重构:例如,影片在讲述《待细把江山图画》时,视线从华山之巅随山鸟飞行而下,深入山底流水树丛,再沿着山雾中旅人前行的小径而上,望见屋舍前喧闹的儿童和对酌的旅人,最后将视点拉远,展现华山壮美全貌。


这种视觉的游动实质与赏画的一般模式相符,视点的运动实现了观众的“在场”,从而产生与画沉浸式的互动之感。


《待细把江山图画》模拟视点移动


故事化的演绎更是增强交互感的一贯做法,在这种方式中,交互感并不依托实时互动,而更像是文化语境中的“对话”。


《此画怎讲》系列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用“虚拟现实+真人扮演”实现了人在画中的情景,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观众普及名画鉴赏知识。


比如,《捣练图》用几位捣练的仕女对于“工作分配不公”的“抱怨”,介绍了唐朝制衣捻线、捣练、熨烫的诸多步骤,用充满谐趣的方式让画中人亲口诉说知识、作出动作,在网络化的语境中实现交互,在消解观众与文化距离感的同时,达成传达科普信息的目的。


《捣练图》用谐趣语言介绍唐朝制衣步骤



不难看出,除了通过文本,纪录片很多时候需要依托新技术的运用,赋予文化生命动感。新技术的加入使文化类纪录片跳出资料展示、搬演的死水,为其创作注入全新活力。


央视出品的《画里有话》采用动画技术,将古画复活,将画面的诸元素一一拆分,再加以动作重现。比如,《张萱仿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人物回首张望,马蹄轻踏,步伐轻快,队伍行进交错,游春的动态尽显于此,镜头拉近再细致分析画面细节,真切展现了盛唐贵族闲逸的生活状态。


《张萱仿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动画效果


“CG+实拍”也成为了文化类纪录片新潮流。不论是《“字”从遇见你》用简单的文字动画讲清“天”和“人”的区别,还是《萌兔的奇妙旅程》《来龙去脉》用丰富活泼的动画设计配合萌感文化叙事,都为中华文明的演绎提供了新思路。


《萌兔的奇妙旅程》中CG与实拍结合


动画纪录片更为上古中华朦胧的文明提供了一种更富想象力的传达方式。《中国3》就全部采用“动画+CG”的形式,绘制了一幅幅上古中华文明的绚烂画卷,每集均采用与内容适配的画面风格:《创世》一集以蓝色调为主的神秘混沌,《甲骨》一集则采用严肃的黑金配色……直观展现了文明给人的初始印象。




《中国3》的动画色彩设计


三维影像、动画演绎、数字特效、虚拟现实、4k、超高速摄影……技术不断拓展迭代,可以预见,文化类纪录片将在新技术赋能下获得全新演绎,实现更具新意、契合时代审美的文化传播。



让文化“活”起来,也可以是不同文化侧面的交互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囊括历史、建筑、美食、文学等诸多样态,在过去,纪录片更倾向于深耕某一领域,讲深讲精。然而,文化本就是复合而非孤立的,在追求信息传递效率的当下,用多元的视角融合呈现中华文化成了新趋势。


从个人命运窥见时代背景是过去的常规做法,而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文化名人的《千古风流人物》则不拘泥于此。影片将诗词与人物人生境遇穿插讲述,融合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诗词与命运相辅相成,让观众在熟识故事的同时深刻体会诗词文化的意蕴。


《千古风流人物》海报


《鲜生史》聚焦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学大家与美食之间的故事,用文学大家的视角打开传统美食文化,让观众在食色间品味传统文学的魅力。文学家也吃饭,还爱吃美食,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读文学家文字中的美食,又在对美食的反刍中发现他们热爱生活的人间烟火气,从而读懂他们文字中的思想。正如鲁迅既是爱吃甜食的斗士,也是敢吃螃蟹的勇士,他能洞察人性与黑暗斗争,也能感知生活美好,永远记得自己“身在人间”。


《鲜生史》将文学与美食话题相结合


《跟着唐诗去旅行》分别选取杜甫、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五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邀请中国当代作家、诗人、学者和艺术家等,重返唐诗发生的地方,在诗词文化中带领观众见证中国的大好河山。观众得以跟随王维在山东曲阜“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与他一起回到长安在灞桥边送别。在城市自然中旅行,也在诗与文化中旅行,行走出一幅幅人文地图。


《跟着唐诗去旅行》海报


围绕着或具体或抽象的传统文化符号,将它们一一联系,在适应碎片化、效率化的同时,文化类纪录片构建起更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兼容并包。



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墨守成规的老古董,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演化、焕发新生,文化类纪录片也在与现实的交互中持续发展,不断寻找让文化“活”起来的新途径,更有效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往期回顾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编审:王 侯 李金斋

责编:王悦阳 宁皓阳

编辑:姚佳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